“退伍不褪色”是军人对祖国的承诺,在机电工程学院就有一位这样的退伍军人,面对突发疫情,他主动请缨24小时值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本色和担当。
他叫马强,是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车辆工程专业本科1班退伍复学学生,曾在部队服役两年,先后参加过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70周年国庆阅兵等任务,多次受到部队嘉奖。疫情当前,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基层,参与疫情防控,每项工作都冲锋在前,用担当奏响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誓言。
近日,马强受到了我校校报专访,他的感人事迹刊登在《滨州学院报》2020年第4期上,希望广大同学能向马强看齐,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学习,积极行动起来,做力所能及的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校报专访马强报道原文)
“当我从群里看到村支书和主任两个人白天和晚上都住在帐篷里值守时,我被感动了,想着自己在部队里锻炼了两年,现在虽然复员了,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防疫出份力。”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校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马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正能量的答案。当他得知村里组建疫情防控巡查队时,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每天和“村两委”干部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到防疫卡点24小时值守、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对外来车辆进行劝返、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密切接触者,每一项防控工作他都冲锋在前。
面对全国疫情不断蔓延的严峻形势,我省发布疫情防控“最严禁令”,专家说居家不外出是防护自身健康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村里也再三号召村民“不出门、不聚会、不聚集”,但是总有个别村民抱有侥幸心理,想方设法绕过防疫卡点抄小路来村里走亲戚。设在村主干道上的执勤点离山路比较远,他们必须开着车去把他们劝返。“看到我们人多他们就假意离开,等我们撤了后他们又回来了,每回口水都说干了才能让他们回去。”马强无奈地说道。马强所在的村子里有一条环山路通往淄博,为了进一步断绝村民走亲访友往来通行的道路,就把村里各个通往外界的路口封堵住,结果第二天发现路被开车走亲戚的村民给挖开了。“为什么这时候还要坚持走亲戚?当时的心情真是又无奈又生气。”看到这一情景,村支书就让马强每天去环山路上巡查,防止有人再把路挖开。此后几天,马强每天的任务变成了巡查环山路。
马强是一名退伍复学学生,曾在部队服役两年,先后参加过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70周年国庆阅兵等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并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优秀士兵称号一次。“可能是当过兵的原因,遇到事时总想尽一份力,不能光说退伍不褪色,一定得做到才行。”当兵是马强最难忘、最有意义的经历,当兵少不了吃苦,40度高温下带着防弹头盔穿着防弹背心趴在水泥地上狙枪,一个小时下来汗流如水,更不用说武装五公里、推轮胎等高强度训练了。这段经历不但锻炼了他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还给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记得全国两会期间,我和战友在北京天通苑执勤,站在风口上,特别冷,两个小时换岗时腿都是僵的,快递小哥为我们送来暖心小蛋糕;‘一带一路’在立水桥执勤时一个小朋友跟我们说‘叔叔你们辛苦了’,那一刻感到特别欣慰。”这些温暖让他决心要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有需要,带头往前冲,是军队赋予马强的担当精神。“若有战,召必回。”他说:“虽然已经退伍复学,但是只要国家需要,我时刻准备着。”